-
黑龙江优质大米品牌在京斩获多项殊荣
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传来喜讯,黑龙江省凭借五常、响水、庆安等核心产区的大米品牌,在区域公用品牌、好吃米饭评选及核心企业认定中表现亮眼,为当地农业招商引资注入强劲动力。此次获奖进一步巩固了黑龙江作为中国优质稻米产业高地的地位,彰显了黑土地孕育的生态农业价值。 一、国家级评选展现龙江稻米实力 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由农业部门主导的权威评审中,黑龙江省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五家企业产品获评"中国十大好吃米饭",六家骨干企业被认定为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黑龙江稻米产业在标准化生产、品质管控和品牌建设方面的综合优势。 二、严苛评审机制下的品质认证 "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评选采用标准化盲测流程,由专业评审团对参评米样的外观、香气、口感等指标进行多轮品鉴。黑龙江参评产品在食味值、胶稠度等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其中五常大米的多家代表企业产品凭借独特的风味特性赢得半数席位,印证了寒地黑土稻作的自然禀赋优势。 三、产业集群效应加速价值释放 获奖企业覆盖五常、宁安、庆安等传统稻区,形成从品种研发、规模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核心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动标准化生产,中粮米业等龙头企业更建立了全程可追溯体系。这种产业生态有效提升了黑龙江大米的溢价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四、品牌战略驱动产业升级 黑龙江省近年来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通过地理标志保护、质量认证等手段强化品牌管理。此次获奖的响水大米采用火山岩板田种植技术,庆安大米依托绥化寒地生态圈,各产区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打造千亿级稻米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此次评选结果将助推黑龙江稻米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相关产区已着手制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产销对接和渠道建设,进一步扩大"黑土优品"的市场影响力。
2025-09-06
-
哈尔滨市阿城区部署年度招商引资工作
2015年,哈尔滨市阿城区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全面部署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传达上级相关会议精神,宣读本地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区领导及各镇街、区直部门、重点企业负责人参会,强调以招商引资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研判发展形势,找准经济发展定位 会议指出,需立足哈尔滨市阿城区实际,客观分析区域经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当前,哈尔滨市阿城区经济发展面临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主业不强、结构不优的主要矛盾,发展不够充分、发展相对滞后是基本区情。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正视园区建设中存在的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进程滞后等现实问题。同时,要积极应对财政体制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摒弃“阿老大”的传统思维误区,强化服务意识,营造更优经济发展环境。 二、把握新常态机遇,明确招商引资方向 会议强调,全区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的战略机遇。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重点引进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发扬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优化招商方式,提高项目对接和落地成功率。同时,聚焦盘活存量资源、扩大有效增量,加快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三、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会议提出,要把打造宽松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支撑。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政策支持,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强化要素保障,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有力支持,营造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压实工作责任 会议宣读了哈尔滨市阿城区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明确了考核目标、评价标准和奖惩措施。办法旨在通过科学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单位和干部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抓招商、个个促发展”的工作格局。会议要求,各镇街、区直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招商引资任务层层落实。区政府将定期对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调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问责。 五、凝聚工作合力,确保任务落地见效 会议要求,全区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区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包联重点项目,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各镇街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制定特色招商计划;区直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服务招商项目。同时,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沟通对接,鼓励本地企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招商格局,确保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圆满完成,为哈尔滨市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09-06
-
黑龙江出台滑雪产业新规填补国内空白
在黑龙江省体育局主导下,当地通过招商引资汇聚滑雪产业优质资源,组织行业专家制定多项滑雪领域规范性文件。这些标准将填补国内滑雪产业服务体系的空白,重点提升消费者体验,为全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一、黑龙江省依托冰雪资源优势,针对滑雪场建设运营、装备制造、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环节,首次建立系统化标准体系。新规涵盖雪道分级、安全防护、教练资质等关键领域,通过量化指标引导企业优化服务流程。 二、专家团队历时多年调研,参照国际雪联标准并结合中国滑雪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重点解决国内滑雪场同质化竞争、安全监管缺失等问题,建立从初级雪道到专业赛道的分级认证制度。 三、新规范将滑雪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核心条款,明确装备租赁消毒标准、应急救援响应时间等细节要求。通过建立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机制,推动滑雪场所从价格竞争转向体验竞争。 四、配套出台滑雪指导员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统一全国滑雪教学术语体系。该标准细化不同等级教练的培训课时和技术要求,为行业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依据。 五、黑龙江省同步启动滑雪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选取重点雪场开展新规试点。通过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持续收集企业反馈优化标准内容,计划逐步向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推广实施。 六、此次标准制定获得多个国家级冰雪运动机构技术支持,未来将形成定期修订机制。相关规范文件已进入最后论证阶段,预计年内正式发布实施,届时将配套推出多语种版本服务国际游客。
2025-09-06
-
哈尔滨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格局
在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哈尔滨市通过招商引资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加速构建以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千亿元产业集群。这一战略布局旨在盘活传统产业存量,培育新兴动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传统产业升级焕发新动能 哈尔滨市聚焦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四大传统领域,通过高科技改造和现代化管理提升产业效能。绿色食品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正向双千亿目标迈进。依托寒地黑土资源优势,当地建立了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并推动“互联网+农业”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增长极 民用航空、新能源装备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重点培育对象。航天材料领域取得突破,钛合金研发生产基地落地投产;中俄跨境电商平台年销售额居全国首位,带动物流、支付等配套体系完善。2023年,全市推进超百个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多家金融机构,强化产融结合。 三、现代服务业激活城市经济 作为国家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哈尔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万达文旅城等综合体项目融合冰雪文化特色,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云计算产业园吸引头部企业入驻,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农业和工业互联网场景,形成跨界融合生态。 四、政策协同优化发展环境 当地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立“一链一策”机制,在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与自贸试验区联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下一步,哈尔滨计划通过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强化东北亚区域经济枢纽功能。
2025-09-06
-
哈尔滨国际货运班列助力区域经济升级
作为东北亚重要物流枢纽,哈尔滨通过哈欧、哈俄国际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营,成功构建起连接亚欧的陆路通道,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班列开行以来,不仅实现货量稳步增长,更推动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形成高附加值货物与回程货源双向提升的良性循环。 一、双向通道激活贸易潜能 自哈欧班列开通以来,每周稳定的双向对开模式已形成规模效应。该线路累计运输超2300标箱,货值近2亿美元,其中黑龙江省本地货源比例持续提高,机械装备、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品类占比显著提升。同步发展的回程班列搭载欧洲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商品,实现去回程货值均衡发展。 二、多线路网络强化枢纽地位 在哈欧班列成功经验基础上延伸的哈俄班列,已覆盖莫斯科、叶卡捷琳堡等关键节点。新西伯利亚至哈尔滨的定点班列实现周班化运营,莫斯科方向班列即将加密开行频次。这种多点布局使哈尔滨成为对俄贸易的核心中转站,带动周边地区木材、粮油等大宗商品集散。 三、供应链升级推动产业转型 班列运输时效较传统海运缩短三分之二,为电子产品、生物医药等时效敏感型产业提供新选择。某企业通过班列运输的精密仪器,运输成本降低20%且破损率归零。这种物流变革正吸引更多高端制造企业向哈尔滨及周边区域聚集。 四、政策协同释放发展红利 地方政府通过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补贴等举措,持续优化班列运营环境。铁路部门开发的恒温集装箱、跨境电子锁等技术装备,有效保障了精密设备、农产品等特殊货物的运输品质。这种政企协同模式为后续开行中亚、东南亚方向班列积累了经验。 目前,哈尔滨正依托现有班列体系构建国际物流产业园,配套建设保税仓储、跨境电商等设施。这种"通道+枢纽+产业"的发展路径,正在重塑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新支点。
2025-09-06
-
大庆市深化政银合作助力国企转型升级
近日,大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金融机构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招商引资和金融服务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此次合作将重点支持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和专业化金融服务,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战略合作聚焦七大重点领域 根据协议内容,金融机构将为大庆市属国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重点覆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现代制造业升级、房地产开发等关键领域。具体服务包括项目融资方案设计、银团贷款组织、债券发行辅导等专业化金融服务,同时将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绿色信贷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 二、金融服务助力国企改革深化 合作方将充分发挥其全国性金融机构的网络优势,为大庆市国企提供跨区域、跨市场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帮助当地企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三、政银协同优化营商环境 大庆市相关领导在签约仪式上强调,市属国有企业要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为深化银企合作奠定基础。同时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在信贷政策、利率优惠、审批效率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代表表示,将以此合作为契机,深度参与大庆市经济建设,通过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在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实现自身业务拓展和价值提升,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格局。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各项合作措施落地见效。 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为大庆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金融活力,也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双方将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探索产融结合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5-09-06
-
富裕县聚力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双轮驱动
黑龙江省富裕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围绕"酒城乳乡"产业优势,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同步推进民生工程落地见效。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 一、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富裕县立足乳制品、白酒等传统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乳业领域建成光明生态牧场等规模化养殖基地,引入液态奶生产线提升附加值;白酒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启动老窖酒业上市筹备工作。同步培育通航经济、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通用机场项目进入前期规划,绿能生物质发电厂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 二、创新乡村振兴路径 针对县域内贫困人口特点,富裕县探索"产业+扶贫"多元模式。整合扶贫资金投入奶牛养殖、粮食仓储等项目,形成资产收益型扶贫机制;龙腾温泉等旅游项目带动423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400余元;建成17个村级幼儿园并纳入财政保障,实施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夯实城乡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完成中心城区主干道改造和铁西片区升级;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2处,改造农村危房道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医保统筹,医养结合福利院提供床位380张。碾北公路沿线建成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四、优化营商服务机制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至234项,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完成国有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资产;建立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制度,2023年信访事项化解率达98%,获评省级法治建设示范县。 富裕县通过系统化推进产业转型与民生保障,形成以乳业、白酒、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同时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惠民实效,走出东北县域特色发展之路。
2025-09-05
-
哈尔滨利民开发区高新材料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联强中晖开启产融结合新篇章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果持续释放的背景下,联强中晖晶体材料有限公司近日完成资本市场重要跨越。作为哈尔滨市首家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的高纯氧化物材料企业,其挂牌标志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型企业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 一、资本市场里程碑事件 联强中晖以股权代码203352在上海股交中心成功挂牌,成为黑龙江省2024年首家在该平台亮相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登陆Q板,意味着企业正式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其全球领先的超纯氧化铝生产技术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公开信息显示,该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能稳定量产99.99%纯度镁铝尖晶石粉体的供应商。 二、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瓶颈 企业攻克的高纯碱土金属氧化物提纯技术,解决了光学材料领域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其自主研发的透明陶瓷专用粉体已形成五大系列、二十余个细分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光学器件、半导体衬底等高端领域。通过与大连交通大学持续二十年的产学研合作,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 三、智能制造基地扩容升级 位于哈尔滨利民开发区的生产基地现有一期工程占地8.2万平方米,二期规划16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正在建设中。数字化生产线采用全封闭式粉体制备工艺,产品杂质控制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企业年报显示,其高纯氧化铝产能已占全球高端市场15%的份额。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除与大连交通大学的深度合作外,企业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同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开展技术攻关,并与中科院等二十余家科研机构形成创新联合体。这种"高校基础研究+企业工程转化"的模式,使其在晶体材料领域累计获得四十余项发明专利。 五、区域产业转型示范效应 作为哈尔滨市新材料产业标杆项目,联强中晖的资本化运作将带动利民开发区形成高纯材料产业集群。开发区管委会公开资料指出,该企业成功挂牌将加速区内科技型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推动更多隐形冠军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此次资本市场的突破,不仅验证了联强中晖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统治力,更展现了哈尔滨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随着二期智能工厂投产,企业有望在三年内实现高纯氧化物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突破20%的战略目标,为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2025-09-05
-
哈尔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振兴大计 凝心聚力助推"十三五"规划实施
2016年,黑龙江省统一战线领域召开重要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推进地方振兴发展开展深入研讨。会议聚焦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核心议题,广泛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建议,为龙江全面振兴汇聚智慧力量。 一、会议传达重要决策部署精神 在哈尔滨举行的座谈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系统解读了省级全会关于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重点阐释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与会代表围绕"凝心聚力‘十三五’行动"实施方案展开讨论,就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兴产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民主党派换届工作稳步推进 会议专题研究市级组织换届工作规范,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协商相结合原则。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政治交接过程需严格遵循组织程序,确保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协同推进,为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三、统一战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结合专业领域,就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等议题建言献策。会议特别探讨了将"同心协力"品牌活动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明确要发挥人才荟萃优势,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领域形成示范项目。 四、深化落实振兴发展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战略定位,要求各级组织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会议部署了政策宣讲、专题调研等具体工作,推动形成助力龙江振兴的务实举措,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高质量完成。 此次座谈会形成了多项共识,为统一战线服务地方发展明确了实施路径。与会各方表示将持续深化合作机制,共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的精彩篇章。
2025-09-05
-
牡丹江聚力六大商贸项目构建开放新格局
牡丹江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通过推进六大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加速构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市商务部门联合企业协同发力,统筹推进斯拉夫扬卡港口开发等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同步优化内贸商业布局,着力培育商贸产业新动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铜锣湾广场打造城市商业新地标 作为牡丹江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工程,铜锣湾广场项目整合旅游文化、商业零售等四大业态,采用"商业+文旅"复合开发模式。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总面积超2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通过引入首店经济、体验式消费等新场景,重塑中心城区商业格局。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 二、斯拉夫扬卡港开辟东北亚出海新通道 由远东滨海地产开发集团投资的斯拉夫扬卡港口项目,位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区。该项目包含3个万吨级泊位和配套物流园区,建成后将实现年吞吐量150万吨,成为继绥芬河、东宁之后东北地区第三条对俄陆海联运通道。项目已纳入中俄跨境基础设施合作清单,正在开展航道疏浚作业。 三、中俄食品物流中心提升跨境供应链水平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的中国食品海外仓,重点布局冷链仓储、品牌展示等功能区。项目采用"前店后仓"运营模式,可为牡丹江地产食品企业提供集货分拨、跨境结算等全链条服务。目前已有10余家本地食品企业签订入驻协议,预计年周转农产品超5万吨。 四、跨境电商业态培育数字贸易新优势 牡丹江正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与专业机构合作构建"线上通关+线下监管"体系。配套建设的快递监管中心将实现日均处理跨境包裹3万单,结合现有对俄邮路资源,形成"哈尔滨-牡丹江-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跨境电商物流走廊。 五、现代畜牧项目引入国际先进技术 英国盖斯肉牛养殖基地项目选址牡丹江开发区,规划建设存栏量1万头的标准化牧场。项目将引进安格斯牛等优质种畜,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生产线,形成"养殖-加工-销售"闭环产业链。技术团队已完成场地勘测,预计2024年启动基建工程。 六、水产品加工园构建口岸经济新支点 依托东宁、绥芬河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质,牡丹江市区正在建设占地8万平方米的进口水产品加工园。园区规划建设恒温仓储、精深加工等功能区,重点开发俄罗斯帝王蟹、北极贝等高端海产品,达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2万吨,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牡丹江市通过系统推进六大项目建设,正在形成"口岸+园区+产业"的立体化开放格局。这些项目既强化了传统边境贸易优势,又培育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各项目陆续落地,牡丹江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枢纽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2025-09-0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